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41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求医之旅:来美寻找希望的中国病人

[复制链接]
418 0
                        癌症,对许多患者来说似乎是难以战胜的噩梦。洛杉矶县东区一个人口不足3万的小城市的医疗中心却吸引越来越多中国的癌症病人来到这里寻找着希望。

6.jpg

癌症和糖尿病研究与治疗机构希望之城医疗中心正门前的小树上挂满彩条,人们写下自己的祝福和期望。其中可以看到不少写着中文的纸条,祈求健康的希望。侨报记者翁羽摄

“我看到了别处没有的同情心”

确诊自己患有淋巴瘤,北京姑娘张明明痛苦地忍受了无数次化疗后病情并没有好转,但她并没有放弃治疗,而是将目光转向美国。

张明明的美国求医之旅开头不算顺利,她被一个美国的医疗中心拒绝了,理由是他们不能像她在中国接受治疗一样对待她。直到听从朋友的建议,张明明才再次怀着期盼来到位于南加州洛杉矶东区杜瓦提市(Duarte)的癌症和糖尿病研究与治疗机构希望之城医疗中心(Cityof Hope)进行尝试。

她回忆道:“在我刚刚病倒的时候,我的父母并不希望我去美国,他们担心旅途之中会出现问题。但是现在想起来,来这是我们可以做出的最好的决定。在国内的时候,每次医生会诊都不会超过10分钟。在这里,我的医生每次都会花上20分钟,甚至有时是1个小时的时间和我在一起。我想,也许正是她花费在我身上的时间,让她找到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法。”

让张明明印象深刻的不仅是美国的医生花在她身上的时间多。在接受治疗前,主治医生为她保存了卵子,以便她未来可以生育。她感叹:“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尽心尽力的治疗我的身心和灵魂。我在这里看到了别处没有的同情心、道德和专业性。”

另外一名同样是来自北京的病人李先生(化名)同样对在美国治病经历印象深刻,他形容自己曾是人生之路上的幸运者,事业有成、身体健康,但一场大病让他惊魂落魄。

李先生被证实得直肠癌后一个月,便开始进行口服希罗达的化疗方案。由于住不上院,只有门诊看病,他每次去医院都要半天甚至一天。李先生感受到挂号难、等医生难、取药难,医护人员的态度更让他沮丧。五个月的化疗结束后,主治医生给出的治疗结论是:定期复查,愈后效果不好说。冰冷而简单的医疗结果让李先生回家后一直生活在担惊受怕之中,他渐渐的萌生到国外治疗的想法。

最终,李先生来到了希望之城医疗中心,这里让他感受到与过去完全不一样的治疗体验。他形容:“每天每周都有详细日程安排,精确到每分钟,且经常有电话提醒。后续的治疗让我真正享受到了上帝般的待遇,不是我天天求医生,而是医院天天追着我。”

一个月的治疗后,李先生的两位主治医生对他回国后定期复查作了详细交待,并特意嘱咐他保持良好心情、正常生活。充满鼓励和细致的治疗结论让李先生心里彻底踏实。



临床科学副主任萨基亚(RaviSalgia)被希望之城极其出色地设施和为病人服务的精神吸引,离开芝加哥来到阿尔特市发展事业。侨报记者翁羽摄

诚挚医疗服务文化吸引医生和病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8月更新的全球各国医生密度数据,美国在2014年医生与人口的密度比例为2.57:1000,中国在2014年医生与人口的密度比例为1.72:1000,在2015年为1.81:1000。全球各国中,中国人口虽然多,但医生密度比例却排在90名以后,显然无法满足中国人看病需求。

身为华人民选官员的杜瓦提市议员康佳琛通过华人新移民们了解中美在医疗服务上的不同,于是在5年前和市内医疗业者代表前去中国访问,随后建立绿色通道,让中国病患使用医疗签证前来求医。从2017年开始,来杜瓦提市希望之城医疗中心求医的中国患者与日俱增。

谈论到为什么越来越多中国病人来到这里看病,希望之城癌症中心临床科学副主任萨基亚(RaviSalgia)却想起了他自己选择来希望之城当医生的原因。

萨基亚曾在哈佛医学院担任10年的临床研究员,随后去到芝加哥大学综合癌症中心担任副主任。他的事业顺利,一度认为自己未来都将在芝加哥继续发展下去。然而,偶然机会下他被朋友邀请来希望之城参观,他一下就被这里的极其出色地设施和为病人服务的精神给吸引。萨基亚认为如果医疗机构能把出色的医生吸引过来,那吸引到病人更是不在话下。

萨基亚曾去过北京、上海、福建和顺德的中国医院交流,他对中国在医疗事业发展上不断投入的努力和真诚感到印象深刻。但他认为,在治疗照顾病人经验上美国的希望之城可以提供更多帮助和合作,因为庞大的医疗服务人员能让他们做到对每个病人都有相应的治疗方案,照顾到病人和他们的家人。

张明明的主治医生、血液科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科华人副教授潘莉华(Elizabeth LihuaBudde)就是以十分仔细的态度去看每一个病人,她说:“我们同事都知道我看病人是非常慢的一个人。每次拟定治疗方案的时候,我都要花很多的时间去想,因为万一错了很可能就没有机会再来一次。”因为潘丽华对每个病人都尽心尽力,患者们也都把她当做自己最信任的人。

希望之城医疗中心有众多不同族裔的医生和医护人员。无论是张明明还是李先生,他们和各自华人主治医师的顺利的无障碍沟通,不但让减轻了他们在异国他乡看病的恐慌,也让他们对治疗增强了信心。



万黄家玲(左)和谈媛(右)服务了不少来自中国的病患,全力帮助他们无障碍的和医生沟通。侨报记者翁羽摄
治疗心灵治愈身体

“如果我们在治疗过程中让心灵受到损害,那么就算是治愈了身体也无济于事。”这句来自希望之城医疗中心早期领导人之一塞缪尔?戈尔特(SamuelH.Golter)的话,至今仍被看作是医疗中心的首要使命。这种情怀不仅体现在他们的治疗和研究疾病过程中,更充分表现在对每个人日常护理的关系中。

国际患者服务部主任万黄家玲认为,帮助来自中国的患者和其家人,他们团队的最大优势在于能用多语言以及华人常用的网络社交工具和他们进行最迅速和有效的沟通。她表示,不少中国患者和其家人会觉得不懂英文无法和医生顺利沟通,医疗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但在懂得他们语言的服务专员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归属感。万黄家玲说:“很多时候病人会和我们说,他们来到这里觉得我们就是他们的家庭成员。因为他们是非常需要各种支持,起居饮食,去哪里买菜,去哪里吃等。”

万黄家玲见过很多病人都是对治疗感到紧张和焦虑,也有的来自中国的病人对美国需要预约看病的医疗体系并不熟悉,一下飞机就直接来到医院要求看医生,发现无法立即看到医生后会不高兴。因此,他们的服务是在患者还没从中国出发前就开始。他们会提前研究病人的资料,并把和医生沟通的结果反映给病人和其家属,然后当病人出发来美治疗时候,他们除了帮忙提供预约信协助签证,还会以一对一,甚至两人服务一人的方式。

国际临床服务专员谈媛听到的中国患者反馈中,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他们都惊讶和满意在美国第一次看医生就诊时间长达有1小时。这与许多患者在国内看病的方式不同,他们常常只能和医生说上几分钟的话。在这里1个小时的就诊时间,让刚刚到美国的中国患者和其家人有机会坐下来,和医生交流和提问,得到让他们安心的治疗方案。谈媛认为,正是这一开始的长时间交流过程,让患者和医生建立起了互信的关系。                                                              ?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20 01:32 , Processed in 0.019695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