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535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为啥让印度裔做CEO 让华裔996?我的答案或许不同

[复制链接]
535 0
                        01


2019年5月,Uber(优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这家美国的滴滴公司,在上市前被预计价值800亿美金,是2019年全球规模最大的上市。

我的前任老板,印度裔Vikrant,作为高管之一参加了纽约的敲钟仪式。我在LinkedIn(领英)上看到他分享的照片,留言向他祝贺,他隔天回复,问我在新公司如何。

Vikrant是典型的印度裔精英。他在印度国内名校读了Engineer,然后赴美读了耶鲁MBA。

他是我来加拿大的第一任老板,对我有知遇之恩。7年前我刚来加拿大,没有一个朋友,英语也不是很灵光,找工作是件很困难的事。

很多新移民的选择都是先读书过渡一下,但我想试试找工作。我在国内的老板,是个非常Nice的台湾人,也是耶鲁的MBA。他在耶鲁的校友录上,找到了这个在多伦多的同学,做某世界500强高管的Vikrant。

台湾老板发了一封邮件给Vikrant,介绍了我的基本情况,并问是否可以约个咖啡介绍我们认识。收到邮件后,Vikrant爽快地答应在公司楼下的星巴克跟我见面。之后我申请了他所在公司的职位,面试,最后成功入职。

三年前,Vikrant拿到加拿大的身份,决定去硅谷闯荡。但即便有耶鲁MBA这样的名头,也颇费了一番周折。他先入职了Uber的欧洲分公司,在阿姆斯特丹待了两年,然后辗转transfer到位于旧金山的总部。去年把老婆孩子也接了过去,一家人终于团圆。

看到他在纽约敲钟的照片,我真替他高兴。
02
2019年9月,Facebook程序员陈勤,从总部办公室4楼跳下。陈勤是浙大学霸,据透露生前经常工作到凌晨,但和老板不和,面临被开除的危险。朋友恰好去硅谷出差,听到了这个消息,唏嘘不已。

在悲剧发生的三个月后,2019年12月,谷歌的联合创始人Larry Page和SergeyBrin宣布卸任,把公司掌门人的位置,交给了印度裔“劈柴哥”Sundar Pichai。



劈柴哥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

至此,硅谷三大公司的CEO,除了苹果之外,微软和谷歌都是印度裔。

这一悲一喜,似乎代表了华裔和印度裔在硅谷的不同境遇。

其实不仅仅是硅谷,在世界500强的公司里,有超过10位印度裔的CEO,有印度裔高管领导的公司超过30%。



微软总裁印度裔Satya Nadella

而华裔呢?

一个CEO也没有,高管也基本为零。

为什么在北美,尤其是硅谷,印度裔比华裔成功这么多?

我在北美工作7年,有过很多并肩作战的印度同事。针对为什么印度裔比华裔更成功这个问题,可能我的看法可能跟很多人不一样。

<strong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transparent; box-sizing:border-box; font-weight:700">看法一: 印度人说一口“咖喱味”英语,但是胜在敢说。

和所有第一代移民一样,第一代印度裔有口音,并且是我们听起来很浓重的“咖喱味”口音。如果你以前听的英文材料都是标准英语,刚开始听印度口音真心困难。

我身边的印度同事,相比中国同事,普遍更敢于发言,这是事实。但这种发言不是自说自话:他们的英文,<strong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transparent; box-sizing:border-box; font-weight:700">虽然被很多中国人认为很难懂,但老美却觉得很好懂。

口音重要不重要?看跟什么比。

<strong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transparent; box-sizing:border-box; font-weight:700">就算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不同地域的人也有不同的口音。能够准确表达想法,讲有感染力的故事,能让人信服和追随,比口音标准重要的多。

其实就算是说中文,不少行业大咖讲课也带口音。但只要不影响理解,口音甚至可以成为一种个人特色。自动朗读工具,倒是没有任何口音,但让人听了就昏昏欲睡。

北美第一代华裔,英语口音相比印度裔的确更轻,但是英文沟通中有两个常见问题,比印度裔的口音问题,严重的多。

<strong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transparent; box-sizing:border-box; font-weight:700">第一,不注意用一些礼貌小词。

比如,说我不喜欢 I don"t like xx 虽然也没错,但就是让人觉得不够礼貌,换成 I am not a big fan ofxx,就会好的多。这一点,我之前的一篇文章里有更详细的描述:

这些沟通细节,决定了你的升迁|哈佛商业评论给出的3个沟通原则

<strong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transparent; box-sizing:border-box; font-weight:700">第二,工作英语还不错,但一到喝酒聊八卦的时候,生活词汇量就少的让人捉急。

我在国外生活多年,会议发言和做演讲没问题,但菜谱在我看来,还是满篇的火星文。喝酒聊天,也是做听众居多,而印度同事则经常是聊八卦的主角,

和很多人认为的不同,印度人的第一语言不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第一语言是Hindi(印度语)。印度有大概一半人口不说英文,但因为殖民地的历史,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所有能出国的印度人,基本都是从小上英文学校,所以词汇量,特别是日常用语比多数第一代华裔大的多。

我的英语大概有1万的词汇量,而我的印度裔同事,普遍词汇量在两万以上,达到了母语是英语的成年人水平――虽然里面有一些印度特有的单词,更让华裔们听起来一头雾水。

<strong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transparent; box-sizing:border-box; font-weight:700">看法二:印度人做事能力不行,但能把1分的事说成100分。

语言的差距,只是在一代移民中有体现。那么,为什么就算是英文是母语的二代华裔,做的也没有印度裔成功?

这就要说说亚裔和印度裔沟通的能力的差距。

<strong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transparent; box-sizing:border-box; font-weight:700">首先要明确的是,沟通能力强的人,不见得做事能力就不行。坊间有些揶揄印度人的笑话,但在我的印象里,印度同事的工作能力一点也不逊色,并且确实更擅长表达。

这里的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词汇量大,还有印度裔对MBA学位的普遍重视。事实上,工程的本科和MBA的学位,是很多印度高管的标配。

在硅谷,印度裔拥有MBA的比例是28%,远高于大陆华人的7.2%,而华裔的优势在于拥有更多的博士学位(见下图)。



博士学位培养的是某方面的专家,而MBA培养的是职业经理人。

印度裔不仅仅在MBA的比例上完胜华裔,并且已经开始管理世界上最棒的商学院。2010年,印度出生的NitinNohria成为哈佛商学院院长――<strong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transparent; box-sizing:border-box; font-weight:700">他是哈佛商学院历史上第一位非美国出生的院长。

有关印度人的管理能力,前中兴印度分公司的总经理汪涛写过一篇文章:《“印度管理”会成为超越中国的秘密武器吗》,里面提到:

印度人出色的管理能力,除了因为对MBA学位的重视,还有文化和历史的渊源。印度自1947年建国以来,就面临非常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如何和不同民族宗教背景的人打交道,印度人从小耳濡目染,走出国门以后,相比单一文化里长大的族裔,自然更有优势。

<strong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transparent; box-sizing:border-box; font-weight:700">看法三,印度人社交能力强,喜欢抱团取暖。

在得到做过爆款课程《5分钟商学院》的咨询顾问刘润曾说:
<blockquote class="article-blockquote"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box-sizing: border-box; margin: 1em 0px; padding: 0px 0px 0px 16px; position: relative; line-height: 1.5; color: rgb(112, 112, 112); background-image: initial; background-position: initial; background-size: initial; background-repeat: initial; background-attachment: initial; background-origin: initial; background-clip: initial; border-top: none; border-right: none; border-bottom: none; border-left-width: 4px; border-left-color: rgb(232, 232, 232); border-image: initial;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quotingFang SC&quot;, &quot;Hiragino Sans GB&quot;, &quot;Microsoft YaHei&quot;, &quot;WenQuanYi Micro Hei&quot;, &quot;Helvetica Neue&quot;, Arial, sans-serif; font-style: normal;">一个人的基本盘,有两个组成部分,

第一,你自己的本事,

第二,你和其他人连接的本事。

而后者是前者的放大器。</blockquote>

印度人深深理解社交,即<strong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transparent; box-sizing:border-box; font-weight:700">和其他人连接的本事的重要性,所以喜欢“抱团取暖”。

有一种看法是,中国人在外面不团结,喜欢窝里斗。我没看到过相关的研究,但我身边,不乏互帮互助的华裔朋友。如果说华裔在这方面做的不够,<strong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transparent; box-sizing:border-box; font-weight:700">我觉得主要是没有把互帮互助,做到高度组织化。

印度裔在加州有规模庞大的“同乡会”,对新来同胞进行从社交机会,找导师(Mentor)到投递简历等一条龙的帮扶。华人也有这类的组织,但是提供的帮助相对松散。

在连接其他人方面,为什么印度裔比华裔做的更好?

<strong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transparent; box-sizing:border-box; font-weight:700">印度裔把帮助同胞,做成一个特别有组织的事情,跟他们重视MBA教育有关,也跟在海外的人数有关。

上过MBA的同学都知道,商学院最重要的一课就是社交(network)。很多人上MBA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认识一帮厉害的同学。MBA比例更高的印度裔,相比华裔更重视社交,也就不足为奇。

还有一个情况,可能很多人没注意到。印度裔相比华裔,在美国的人数要少一些(华裔379万,印度裔318万,数字来源:维基百科)。一般来说,一个族裔国内情况越艰难,国外人数越少,就越“抱团”,比如犹太人的抱团,世界闻名。

<strong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transparent; box-sizing:border-box; font-weight:700">有些族裔看起来更喜欢“抱团取暖”,原因并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而更多是的生存的需要和利益的考量。
03
解读了以上三点原因,还有两点原因,可能被大多数人完全忽略了。

<strong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transparent; box-sizing:border-box; font-weight:700">第一,华裔比印度裔有更多的选择,可以回国任高管或者创业。

中国有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有世界影响的公司,回国任高管,薪水甚至比在美国更高。因为语言,沟通和管理能力等在美国发展受限的华裔,完全可以选择回国发展。而印度虽然也有些大公司,比如TATA,但薪资水平跟美国还有不小差距。

另外,相比中国良好的创业环境,印度的创业环境要恶劣的多,开办一个公司,光手续可能就要有几十道。

这一点,吴军在他的著作《见识》里,也有类似的看法。

就是因为华裔选择更多,印度裔更多时候是出来了就没有退路,所以他们要花更多心思钻研如何在大公司崭露头角,自然也就比华裔更成功。

不过,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这一点也有所改变,我有好几位印度同事,都表达了将来回印度发展的可能性。

<strong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transparent; box-sizing:border-box; font-weight:700">第二:印度裔,其实和包括华裔在内的亚裔一起,受到"竹子天花板“(BambooCeilling)的影响,只是和中日韩等东亚裔相比,西方主流社会对印度裔的成见可能更少。

虽然和中国相比,印度在输出跨国公司CEO上表现让人惊叹,但世界500强的CEO,还是欧洲裔占绝大部分。

哈佛商业评论援引福布斯杂志的一份报告的显示,亚裔美国人(包括印度人)在硅谷最大的5家公司里(谷歌,惠普,英特尔,领英和雅虎)里,员工占到了27%,但只有19%做到经理的职位,高管人数更是降到了14%。

在北美,亚裔普遍被认为聪明能干,适合做员工,但不适合做领导。亚裔面临的这个窘境,有个专有名词:<strong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transparent; box-sizing:border-box; font-weight:700">竹子天花板。



竹子天花板

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指出,亚裔之所以很难升至管理岗位,主要原因是两个社会偏见:

1)亚裔被认为聪明能干,这让部分人觉得亚裔对自己产生了威胁。

2)亚裔被认为缺乏社交和沟通能力,因而不适合领导岗位。

哈佛商业评论援引一份来自学者Berdahl和Min的研究报告说明,亚裔特别是东亚裔给人的一贯印象是:<strong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transparent; box-sizing:border-box; font-weight:700">相比欧洲族裔不够强势,但当亚裔试图冲破这种印象,变得强势的时,反而会受到社会的打压。

这就意味着,<strong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transparent; box-sizing:border-box; font-weight:700">亚裔面临左右为难的处境:

<strong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transparent; box-sizing:border-box; font-weight:700">如果他们表现的强势,则不受社会欢迎;如果表现的不够强势,则被看成不够有领导力。

相比印度裔,中日韩等东亚裔受到这种社会成见的影响更大,这也有历史和文化的渊源,很难在短期内改变。
04


我很喜欢印度的旅游广告“ IncredibleIndia"。我们这个亚洲的邻居,“不可思议”的印度,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是个有点熟悉的陌生人。他们拥有世界上第二大人口,面临环境污染,基础设施落后,贫富差距大等种种问题。但他们输出了世界500强超过10位CEO,和硅谷30%的程序员。

在世界的舞台上,我不觉得印度是我们的对手。预测印度会不会超过中国没有意义,因为正如尼葛洛庞帝说的那样:

能够客观看待,我们与印度相比的优势和差距,是创造我们更好未来的开始。

参考资料:

While the number of Indian CEOs at Western firms is higher, Chineseprefer starting their own business - Global Times

Study: Asians Perceived To Lack Charisma from NPR

Why Aren’t There More Asian Americans in Leadership Positions? fromHBR

Often Employees, Rarely CEOs: Challenges Asian-Americans Face InTech from NPR

作者Echo,坐标北美,供职于世界500强的职场老司机,分享职场和成长干货。欢迎关注。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4 15:27 , Processed in 0.027574 second(s), 3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