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404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濮存昕高亚麟演“生死秀” 《刺客》不一样

 关闭 [复制链接]
404 0

《刺客》

作为“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的精彩作品之一,著名导演林兆华的古装话剧《刺客》将于10月18日至22日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上演。这部首创于2007年的作品由中国著名剧作家徐瑛编剧,华人音乐大师谭盾操刀作曲,本轮上演的新版本当中,将由实力主演濮存昕与高亚麟联手飚戏。

《刺客》新版登场大剧院

林兆华“英雄主义反讽”之作

提到春秋时期的刺客,人们首先会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而司马迁在《史记》之《刺客列传》中,还以浓重的笔墨刻画了另外一位刺客的身影,这就是话剧《刺客》中的主角——豫让。与荆轲的精心谋划、不露声色、乃至最后沉着的“图穷匕见”不同,豫让的单纯笨拙简直令人吃惊:因为赵襄子杀了待他如国士的主人智伯,他便要用国士的礼节为报,甚至不惜以自残的方式毁容,以期获得行刺的机会。编剧徐瑛曾说:“如此纯粹、如此糊涂,同时又如此明白,古往今来, 除了豫让之外, 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造就了春秋时代凛冽的气质,由于身处弱势, 决定了刺客必须置生死于度外,毕其功于一役,义无反顾地以卵击石,其壮怀激烈,荡气回肠,令人肃然起敬。 徐瑛说:“‘刺’是一种猛烈的暴行,其内含的精神实质却是对道义的捍卫。正是这个悖论的存在, 让我们在可以超越世俗的道德评判标准, 进入到一个文学的审美境界。”

《刺客》首演时,林兆华导演就曾说过,这部戏是他的“英雄主义反讽”之作。本轮上演,他又进一步解释:“这部戏中对中国封建社会最根基上的思想——愚忠愚孝的批判很有意思,希望能引发观众的思考。”本轮演出由濮存昕和高亚麟联袂主演,在林兆华导演话剧《伊万诺夫》和《说客》中,二人就曾搭档,而刚落幕的央视大戏《推拿》中,他们更是饰演了一对盲人创业兄弟,无论是在戏剧舞台还是影视银屏上都是“老搭档”了。林兆华坦言:“他们俩是表演艺术家了,都很热爱戏剧,戏剧演出的回报率远不如电视剧,但他们还是怀着极大的热情来演。” 高亚麟则十分谦虚的说:“跟林兆华、濮存昕合作起来很快乐,很荣幸能和他们这样近距离的合作。”谈到本次《刺客》中和高亚麟搭档,濮存昕说:“高亚麟是一个大块头,也是一个有喜感的人,他身上的憨态和执拗和豫让这个角色很吻合,一定会让观众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他。”

濮存昕和高亚麟演“生死秀”

古装史诗加黑色幽默的别样“刺客”

《刺客》的故事取材于《史记》,但它却不同于人们一般理解的古装话剧。高亚麟这样理解:“它是古装史诗剧,也可以说是是黑色幽默剧,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一个刺客的形象。我饰演的豫让不是大家往常理解的、像荆轲一样的侠义之士,而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没有任何能耐,甚至自卑到绝望的人,他如何成为一‘可笑、可歌、可泣’的刺客?这很有意思。”在舞台上,高亚麟把豫让的偏执和疯狂演绎得入木三分,完全逆转了“东海爸爸”深入人心的形象。而濮存昕饰演的赵襄子在威严之余还带着难得的悲悯,他说:“古代题材的戏能够用喜剧的方式来演绎是需要智慧和幽默感的,这个戏在血腥和激烈的同时还有一些调侃的意味。”有趣的是,两人此前在林兆华“春秋三部曲”的另外一部——《说客》中也有合作,高亚麟扮演的角色是为救濮存昕饰演的子贡而死,而本次《刺客》中,高亚麟饰演的豫让又是为“刺”濮存昕而死,濮存昕笑称,本剧是他俩的“生死秀”。

除了扣人心弦的戏剧发展,话剧《刺客》冷峻粗粝的气蕴少不了舞美和灯光的衬托。舞美设计龚勋、王音与灯光设计指导易立明联手打造的舞台呈现不仅有生命,还有自己的语言,故意突出的透视感使舞台显得更有震慑力,到位地诠释了气氛和局势。初一开场,众多士兵从两面粗糙高耸的城墙上投掷下一颗颗鲜红的头颅,气氛令人不寒而栗,而主角们就在这样噼啪作响的阵势下登场。台上只有红和黑两个色调,而在灯光照射到的有限区域内,创作者将全部力量聚焦在了人事、人情、人性上,使得整部剧散发着返璞归真的味道,坦诚而不做作。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还是音乐大师谭盾的戏剧“触电”之作,恰到好处的配乐凸显出了全剧的浊古气蕴。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2-25 01:25 , Processed in 0.023985 second(s), 2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