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19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科技人才创业生死坎:科研成果难转化 缺乏经营经验

[复制链接]
219 0



  原标题:科技人才创业的生死坎

  文/陈洪武

  在成为国科嘉和基金的合伙人之前,我曾做过工程师、职业经理人,还有过一段创业史。1998年,我在中关村创立了一家小型IT公司,自己做首席销售还身兼主要技术负责人。为了控制成本,甚至自己兼任出纳。

  与现在相比,我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是,中国的商业环境整体活力倍增,可以说当下是有史以来对创业者最友好的时代。

  科研成果转化风口

  对比我创业的90年代,如今中国的资本市场也逐渐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创业企业的整个融资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善,这一点从私募股权基金从几百家到现在的数万家就能感受到。近几年政府在创业政策上更是不遗余力地给予各种支持。中国经过了20多年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与国际紧密接轨,具备全球视野的商业经营人才涌现;同时中国也在与国际博弈和合作中培养了一大批走在前沿的科技人才,科技人才+经营人才的高手组合,是创业黄金战队的首选。

  科研成果转化一直是中科院的工作重点。如何通过一个平台来嫁接中科院技术人才,将社会上资金优势与中科院的人才优势通过平台实现优势资源配置互补,这是中科院2010年成立国科嘉和基金的初衷。基于此,我们创立国科嘉和的愿景就是“做最懂科技创业人的创投基金”,我们一直有比较强的使命感。

  谈到科技人才创业,首先要感谢政策红利。在科技领域,国家近年正加大引导力度,尤其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出台了不少鼓励政策,允许科技人员保留身份待遇创业。已经有一批科技人员创业成功,做出了独角兽企业。但从这些年国科嘉和的投资观察来看,科研人员创业不成功的比例比成功的比例要大。

  缺乏企业经营经验

  我们归纳总结了科技人才在转身创业者过程中不成功案例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这也是是科技人才创业时要面对的生死坎:

  一个最共通的显著问题是,科技人才在创业中过分迷恋自己的技术,对市场把握能力不足。与商业人才相比,科技人员在转身成为创业者的过程中有一定劣势。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市场的敏感度弱、企业管理经验欠缺等。在面对市场残酷的竞争环境,难免遇到挫折,而这时如何带领创业团队处理挫折对科技人员也往往是一大坎儿。

  另一方面,科技人员在如何整合企业的成功要素上也需要持续学习。我个人建议科技人员在创业时要首先从团队建设上引入和自己互补的成员,学会做市场可行性分析,做好公司经营的商业计划。可以说,科技人员与社会资本和经营人才结合的过程是科技人员创业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走好走顺了,创业才能打开开局。

  科技人员创业本质上是将科技人员的科研成果工程化、市场化,变成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商业项目。国科嘉和基金在中科院科研成果转化上摸索了多年,已经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

  我们最近做了一个非常经典的科研成果转化案例:新投资了一个还未对外发布的项目,Laserfleet。Laserfleet结合了中科院在激光通信和光电领域的先进技术,并与中科院小卫星团队天宇研究院研制的小卫星相配合,为大家解决飞机上网问题。这个项目在技术上综合应用了中科院两个不同所的科研成果,但经营团队是社会的、商业的。未来在飞机上装上Laserfeet通信激光器,用小卫星在空间组成光网络、星际网络,这样大家坐飞机的时候在天空中就可以自由浏览网页、看视频,同时也能解决在飞机上的通讯问题。

  综合来看,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科技人员很大程度上缺乏企业经营经验,对产业宏观理解、吸引人才和资本也都比较陌生。所以我们希望能给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包括企业战略制定、经营计划、市场营销、人才招募以及公司机制建设等。

  单纯的基础科学的研究不是国科嘉和基金的投资标的。国科嘉和基金是市场化的投资基金,在投资收益上也要对基金LP负责。在机构性质层面,国科嘉和基金的管理公司是中科院国科控股下属的一级投资平台,但从几个基金来看,机构的VC基金、并购基金和美元基金都是市场化的,所以在做投资的时候最根本的还是考虑为我们的机构LP创造投资收益。

  国科嘉和基金的两大赛道:TMT和生命科学。这两个领域主要有两点共性,第一: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第二:项目拥有离市场比较近的、离钱比较近的商业模式。两者缺一不可,而后者更为重要。

  (作者系国科嘉和执行合伙人,本报记者沈怡然采访整理)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11 20:57 , Processed in 0.021946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