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05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院士刘大响:飞机“心脏病”问题 我国必须自主解决

[复制链接]
205 0


担任第一任总设计师的刘大响在“中推核心机”前留影。


2007年4月,刘大响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飞机培训班上授课。


2001年刘大响接受俄罗斯科学院荣誉博士学位。


2011年刘大响与“航天英雄”杨利伟在一起。

  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讯 作为我国航空动力界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发动机专家刘大响在航空动力行业已辛勤耕耘了56年。近日,81岁高龄的刘大响在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作了题为“国之重器,跨越发展”的航空科技报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近300名学生现场聆听。报告会后,刘大响接受了南都记者专访。

  航空发动机被认为是飞机的“心脏”,而研制航空发动机则是挑战工程科学技术的极限,刘大响院士在这个领域已经探索了56年。他以亲历者身份讲述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历程与目前进展,以及对下一步和未来的规划。他提到从最近“中兴通讯事件”可以看出,真正的核心技术即使花大钱也是买不来的,以市场换技术也是行不通的,对此我们不要有任何幻想,必须靠自主创新,发动机最终要靠自主研制。

  曾在四川偏僻山沟科研攻关30年

  南都:作为我国航空动力界第一位院士,你的工作经历是怎样的?

  刘大响:我在航空动力界已工作了56年,基本上看到了航空动力发展全过程,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1960年我从北航毕业后留校,师从宁幌教授攻读副博士研究生,因健康原因,提前结业到沈阳606所工作,参与了第二代涡喷-7发动机摸底及其改进改型研究。

  为支援三线建设,1970年我被调到624所工作,在四川江油一个偏辟山沟里工作了整整30年。当地条件的确十分艰苦,有着“山青水秀屋顶漏,鸟语花香厕所臭”的打油诗,也有着“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子孙没人要”的流行语。我33岁进去,63岁出来,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就是在那块热土上度过的。

  我们将624所建设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航空发动机试验研究基地和预研中心,建成了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必不可少的大型连续式高空模拟试车台,使我国成为继美、俄、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大型高空台的国家,同时还先后开展了第三、第四代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工作。这些我都参与其中,并担任了26年的所、室两级技术领导工作,与广大职工一起摸爬滚打,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因工作需要,2000年我被调到北京,担任中国一航和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至2008年又担任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进入国家国防科技和航空工业的决策支持系统,为各级领导当好参谋、建言献策,协助原国防科工委(局)和原总装备部,顺利地开展了三个A计划的技术研究工作。

  现在我已是“80后”了,仍担任大飞机和发动机两个国家级重大专项的专家委员,担任中航发和中航工业两大集团公司的高级顾问,还在南航、西工大等高校任兼职教授,帮助培养研究生。我对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充满着信心和希望,我愿在有生之年,继续为航空动力“打基础、建体系、育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自己的一份努力和责任。

  根治飞机“心脏病”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南都:很多人说我国飞机得了“心脏病”,你对我国航空动力发展现状怎么看?

  刘大响:飞机最大的问题还是动力问题,没有好的动力,不可能有好的飞机。动力在飞机发明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发动机不仅只是飞机的一个重要部件,更是推动整个航空事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

  由于种种原因,上世纪60年代周总理提出了飞机“心脏病”问题,尽管近年有所缓解,但航空发动机整体落后、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至今尚未完全扭转,已成为制约我国航空装备可靠使用和升级换代的“瓶颈”。落后就要受制于人,就要被动挨打。动力这个“杀手锏”握在别人手里,你再好的飞机也上不了天。所以,下定决心根治飞机“心脏病”仍是当务之急,仍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南都:我国C919首飞用的是什么发动机,我国大型民机动力研制水平如何?

  刘大响: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已经发展了四代,第五代是美、法联合研制的LEAP-X发动机,当然还有普惠公司的GTF(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已经上天了,这是一个震惊世界的了不起的成就,但C919首飞用的发动机是美国GE公司和法国SNECMA公司联合研制的LEAP-1C发动机。这个发动机卖给美国波音叫LEAP-1B,卖给欧洲空客就叫LEAP-1A,它们之间的性能水平大致相当。

  为牢牢掌握C919飞机研制主动权,我们在大飞机专项中也安排了自主研制国产长江1000发动机(代号CJ1000A),其主要性能指标与LEAP-1C相当。为此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商发公司,作为责任主体专门承担C919飞机国产发动机研制工作,现已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民用客机对发动机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我归纳为“三高、四低、一长”,即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性能;低油耗、低排放、低噪声、低成本;“一长”就是长寿命。要在一个热力机械上同时实现这么多的苛刻要求,在技术上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决非一日之功。

  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我们基本上没有搞过大型民机动力研发工作,我们只在运10研制时仿制过美国第一代的JT3D发动机。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从第一代直接跨到第五代水平,否则搞出来了也没有竞争力,其难度之大不言而喻。所以,我们一直认为CJ1000A发动机今后还有很长的路子要走。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掉以轻心。但我相信,只要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举全国之力,下定决心,找准重心,打好基础,突破关键,持之以恒,我国自主研制的CJ1000A发动机一定能取得成功。

  航空发动机研制是在挑战工程科学技术极限

  南都:人们常说,航空发动机研制难度很大,航空发动机研制究竟难在什么地方?

  刘大响:航空发动机被称为飞机的“心脏”,是军民用飞行器和航空工业发展的源动力,是决定现代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有着巨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一代发动机,一代新飞机。目前,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水平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之一,是国家安全和强国地位的重要战略保障。

  航空发动机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热力机械,需在高温、高压、高转速和交变负荷的极端恶劣条件下长期可靠地工作,并满足推力大、油耗低、重量轻、寿命长、噪声小、排污少、可靠性高、安全性好、研制和维护成本低等非常多互相矛盾而又十分苛刻的要求。

  一台现代发动机拥有上万个零部件,须用轻质、高温、高强度的特殊材料制造,加工精度已达微米级;高性能压气机叶片既薄又具有弯、扭、掠的构形,高速旋转时要长时间承受自身重量2万倍的离心力;薄薄的机匣要长时间承受50到60个大气压而不变形和损坏;涡轮叶片的气流环境温度已高达2000到2100摄氏度,远超过其金属材料熔点,要求每分钟在1万到2万转条件下能够长时间可靠工作;现代民用发动机寿命已长达3万小时以上,将来要超过10万小时,而对空中停车率要求是发动机每10万飞行小时不能大于0。2至2次。这些都充分说明发动机的研制难度大、周期长、耗资多、风险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一直是在挑战工程科学技术的极限。

  正因如此,长期以来,美、俄、英、法等少数航空发达国家一直把优先发展航空发动机作为基本国策,将航空动力工业发展成高附加值的国家高科技战略性产业,把航空发动机技术列为严密封锁、严禁出口转让的关键技术,并逐步形成了对航空动力技术和全球市场的垄断地位。目前,能自主研制先进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只有美、俄、英、法等少数发达国家。这些都足以说明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难度很大。

  南都:航空与航天动力相结合,将实现航空动力的“第三次革命”,这怎么理解?

  刘大响:目前世界上能够上天的航空航天动力大约有三种,即涡轮发动机,亚/超燃冲压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它们各有优点,也各有局限性,如果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发挥各自优势,会形成一种新型动力,但这在工程上难度确实很大。通过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现在已经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成果。我认为这种组合动力一定能研制成功,这种动力一旦研制成功,就将实现动力的“第三次革命”。

  未来事实可以表明,如果将这种涡轮/冲压组合动力用于军事装备,一两个小时内可以打击全球任何目标。如果用于民航飞机,人们将可研制成功低噪声、低排放的常规机场水平起降的第二代超声速民航飞机,使北京到纽约的飞行时间缩短至三四个小时。如果在这种动力上再加上一个小型火箭发动机,人类就可以实现常规机场水平起降“自由进入太空”的梦想。根据目前世界科技发达程度,我估计,人类这种美好的愿景,可望在2035年左右得以实现,那时,航空航天这一重大成果,将极大地推动世界人类的社会文明进步。

  航空发动机最终要靠自主研制

  南都:你对当前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形势怎么看,根治飞机“心脏病”能取得成功吗?

  刘大响:21世纪头30年,是我国和平崛起、加快发展的最佳机遇期。当前我国航空发动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可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要远大于挑战。

  一方面,跨入21世纪后,世界航空发动机技术呈现了出乎寻常的加速发展态势,航空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更加严格了,竞争在加剧。从最近“中兴通讯事件”可以看出,真正的核心技术即使花大钱也是买不来的,以市场换技术也是行不通的,对此我们不要有任何幻想,必须靠自主创新,牢牢地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从一个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转变,没有强大的航空工业是不行的,没有强大的航空动力产业也是不可想象的。动力强则航空强,航空强则军力强,军力强才能国家强。动力梦与强军梦、强国梦是不可分开的。

  正如一位中央领导所说,发动机在初始阶段可以买一点,但最终要靠自主研制。发动机、机载设备和复合材料等,如果长期依赖进口,不仅成本高,而且关键时刻靠不住。我们只能靠自力更生,背水一战,坚决打好航空发动机“翻身仗”,尽快扭转航空动力落后、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严肃而又紧迫的政治任务,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另一方面,我们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迎来了航空发动机的春天。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高瞻远瞩,现已正式启动“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单独成立了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下定决心把航空发动机搞上去。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军兵种和各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举全国之力,彻底根治飞机“心脏病”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我们一定能为军民用航空装备提供健康强劲的“中国心”,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保障问题。在可以预计的不远将来,一个航空动力强国必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采写:南都记者吴铭

  供图:刘大响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19 18:13 , Processed in 0.023095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