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59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致死率60% 超级真菌被美列为紧急威胁 中国18例确诊

[复制链接]
159 0
                       
“截至目前,中国已确认18例超级真菌临床感染病例,这里说的‘超级真菌’指的是耳念珠菌。我们还在持续监测,但总体上还没有出现美国那样的爆发性流行感染。”4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教授廖万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纽约时报》4月6日报道,纽约市西奈山医院去年5月为一名老年男子做腹部手术时,发现他感染了一种“神秘而致命”的真菌,医院迅速将其隔离在重症监护室。该男子最终在住院90天后死亡,但这种致命的真菌却顽强地存活下来。病房很多地方都遭到了入侵,院方为此对墙壁、病床、门、水槽、电话都进行了特殊消毒,甚至拆除了部分天花板和地板。目前,这种名为耳念珠菌的多重耐药真菌在纽约、新泽西和伊利诺伊等12个州流行。

“超级真菌能长时间存活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皮肤及医院设施表面,若感染控制措施不力,容易导致院内爆发性感染。”北京大学医学部检验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王辉说,2018年在英国爆发的超级真菌感染,其罪魁祸首就是一只共用的体温计。

“从现有文献看,感染者大多会有原因不明的发高烧,各种药物治疗无效,并伴随各种器官衰竭、呼吸衰竭等表现。”廖万清介绍说。2018年,中国发现首例耳念珠菌临床感染病例,中国首株耳念珠菌分离自一位76岁的患者,这项研究由王辉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黄广华分别率领的团队共同完成。

此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主任尚红及其团队鉴定出15名住院患者感染了耳念珠菌。据廖万清介绍,军事医学科学院也鉴定出2例。“至此,中国大陆共确认18例耳念珠菌临床感染病例,我们还在持续监测。”

耳念珠菌的来源目前还不明确,是环境真菌还是人体共生菌,也不清楚。研究人员普遍认为,这是新近进化出来的、快速适应人体宿主环境能力的新物种,主要引起血液感染,致死率高达60%。

在显微镜下,耳念珠菌与其他念珠菌并无明显差异,但通常具有多重耐药性,部分菌株对临床上常用的三大类抗真菌药物都具有很高的耐药性。这种超级真菌对免疫系统不成熟或受损的人最致命,包括新生儿和老年人、吸烟人群、糖尿病患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培养皿中的耳念珠菌菌株。图片来源/美国CDC官网

近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已将耳念珠菌列入“紧急威胁”名单。据其官网最新通报,全美感染病例已上升到587宗,近50%的感染者在90天内身亡。据廖万清介绍,到2017年,全球有24个国家出现耳念珠菌的爆发性流行,包括日本、美国、英国、西班牙、印度等国。

为应对这一新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4月9日上午,长征医院专门举办了研讨会。应邀前来做报告的黄广华解释说,耳念珠菌对健康人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医院内,集中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ICU病房。美国的大规模流行也都是在院内发生的。

对耳念珠菌的鉴别存在一定困难,传统的生化鉴定方法很难鉴定超级真菌,目前主要使用质谱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这两种。据黄广华介绍,中国超级真菌临床感染病例报告延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技术问题,“质谱仪在中国大三甲医院以外并不十分普遍,不排除漏检的可能。”

目前,廖万清所在的多个院士工作站都在做相关监测,以防漏检导致耳念珠菌在国内流行爆发。“我们需要警惕超级真菌的潜在威胁,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廖万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不过从目前监测结果来看,中国出现耳念珠菌爆发性流行的可能性较低。”
                                                              ?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7 21:31 , Processed in 0.022205 second(s), 30 queries .